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血吸虫病防治析出文献(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4)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号墓主辛追,先是亡了权威显赫的丈夫利苍,后又死了带兵守戍任将军的儿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妇道人家亡故后为何获得如此殊荣的隆重

1号墓主辛追,先是亡了权威显赫的丈夫利苍,后又死了带兵守戍任将军的儿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妇道人家亡故后为何获得如此殊荣的隆重厚葬?据史记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其疆域辽阔,为稳固天下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后来这些诸侯随着势力的发展而固隅一方,严重危及了中央集权统治,于是刘邦以种种借口除掉了这些异姓王,以自己的亲戚代之。然而,对长沙国的异姓王吴芮却迟迟未下手,原因是长沙国南边有一个军事实力较强的南越国(今广州)。为保住这个战略要地,刘邦既要笼络长沙国,又要防止长沙国叛乱,便施谋略派利苍到长沙国监督吴芮,利苍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苍的封地在轪县(今河南信阳地区),故称轪侯。利苍死后他的儿子利豨继任爵位(3号墓墓主即利仓的儿子),据此推断,辛追之墓应是孝子利扶所修。史载:最后一代轪侯名为利扶,因其触犯汉朝法律,被剥夺了世袭的爵位,轪侯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

历史价值

考古规格史无前例,共和国总理5次批示侯良,省博物馆专家,马王堆汉墓发掘负责人。已经82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每周两次在博物馆作义务讲解员。在休息室里,他与记者谈起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时现出一脸自豪:迄今为止,国内可能没有哪个考古项目享受这样的“待遇”:、、锋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批示,直接指导发掘和保护,而周总理的批示达5次之多。

1972年初,马王堆出土千年不朽女尸的消息传开后,各方群众争相要求参观。当时的省革委会作出了布置陈列、立即开放的决定。于是,来不及清理登记文物,做好保护工作。女尸等出土文物就于1972年5月22日对外开放了。一下子,每天数万人涌入博物馆,外地群众也赶来长沙看新奇。有一次,侯良看到吓人的场面:各种大小货车、拖拉机等从烈士公园的南门排到了西门。博物馆每天有80名警察、200名民兵维持秩序,还是捉襟见肘。开放的第一天,陈列室的大门就被挤坏了,一位妇女还受了伤。这个情况经由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反映给了国务院。周总理当时因病住院,他看到报告后严厉批示:“湖南军区挖出,不报告省委,更未报告国务院。出土尸身和衣着、帛文还有其他文物非变质不可……必须立即采取办法,将尸身转到冰窖,消毒、防腐,加以化工处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非当机立断不可。”

马王堆墓主人辛追夫人复原像

接到周总理指示后,尸体被深夜转移到了湖南医学院。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后,女尸、丝织品、漆木器、帛书等大量文物需要保护场馆。二号、三号墓又即将发掘。湖南向国家计委呈送了建设库房和二、三号墓发掘方案。

周总理接到报告后当天做了批示,确定考古发掘项目方案框架,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

按照总理的指示,成立了一个“豪华”的项目组——由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担任项目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现古学权威夏鼐、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等担任副组长。

之后,周总理就马王堆的发掘保护等问题又先后作出三次批示。

为了让马王堆汉墓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项目组集合了全国相关领域的顶尖力量参与发掘保护研究和新闻宣传。参与的单位有国家文物局、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市科技组、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厂、画报社等,省内则有包括地质、气象、微生物、化工等科研单位以及新华社湖南分社、湖南日报社等新闻单位。如此规格和规模,恐怕也是考古史上的新纪录。

帛画金乌

1 背景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2 号墓墓主)及其妻辛追(1号墓墓主)、儿利豨(3号墓墓主)的家族墓,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内。马王堆1、3号墓都出土有“T”字形的旌幡类帛画,据墓中所出的随葬器物的列表——“遣册”竹简可知,它的正式名称叫做“非衣。

部分帛画

1号墓非衣的画面内容传统观点认为是包含了天界、人间、地下三个部分的内容,非衣帛画应该是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天)、人(人间)、水(水界)三界的景象。居于帛画“T”字形横段部分描绘的是上天的景象,其正中是一位躯干为人、仅足部为蛇形的女神,有学者认为这便是女娲娘娘。女神两侧共有五鹤仰首张嘴鸣叫,帛画横段的右上部有内栖乌鸦的一轮红日,其下火焰型的树杈上有八个小太阳。与红日对应的画面左上方是一弯新月,其上有玉兔、蟾蜍,乌鸦和玉兔正是所谓“东乌西兔”的写照。月下还有一女子正仰身擎托着弯月作“飞天”状,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嫦娥”了。在人躯蛇足女神正下方有两个骑兽怪物和一只悬铎,其上有两鹤欲衔铎顶,铎下是有两人拱手对坐的天门,天门抱框上有虎豹攀援其上看守,天门之上左右两侧各有呈倒“S”型的卧龙。反映人间部分的竖向中段,在华盖和有翼鸟(有学者认为是鸱鸮)之下是一位拄杖的老妇人,应该就是墓的主人辛追。在祭祀用的有鼎、壶等盛着贡品之下便是水界,其左右两边各有一只鸱龟,鸱都站在龟背上,由龟载负着爬行。上述1号墓T型非衣帛画所描绘的上天中,一轮红日中的乌鸦就是学术界常说的“金乌”,也是该文要研究的重点对象。

文章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网址: http://www.zgxxcbfzzz.cn/zonghexinwen/2022/1207/848.html



上一篇: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完成血防卫生环境
下一篇:血吸虫病防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血吸虫的论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投稿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版面费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