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血吸虫病防治析出文献(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3)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遣策”竹简详细记载了随葬物品的情况,1号墓出土312枚、3号墓出土410枚,是目前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遣策”竹简所列器物清单表明,后

“遣策”竹简详细记载了随葬物品的情况,1号墓出土312枚、3号墓出土410枚,是目前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遣策”竹简所列器物清单表明,后人将亡者生前食物和生活用品搬进了墓穴。如1号墓内有装在麻布袋里的稻谷、麦、黍、豆等农作物;漆器具内盛满着烹调成熟的畜禽类菜肴,漆鼎中盛放了各种羹,陶皿内分别装着酒类及酱等各种调味品,还有不少应时瓜果。出土时稻谷呈金黄色,颗粒饱满,久存后脱水逐渐干瘪,藕、桃等水果出土时仍新鲜如初,但不久便腐烂化成了一滩水(墓葬开封容易氧化)。

西汉初期,漆器是时髦且贵重的器物,由于繁杂,因此价格远在铜器之上。马王堆汉墓出

土的漆器计500余件(1号墓有184件、3号墓为316件),这是全国各地发现的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批。这批光亮如新的漆器主要有鼎、盒、壶、耳环、钫厄、盘、奁、案、屏风等,多为漆绘黑、红、灰、绿等颜色的装饰花纹,一般以黑色作底,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图案精巧且纤丽。一些漆器书有“轪侯家”、“君幸酒”、“君幸食”字样,还有注明器物容量的漆器(如“九升”等);不少漆器有“成市口”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

一号墓出土的“T”型帛画

在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绢、纱、绮、罗、锦等丝织物和绣品,既有衣、帽,也有各式衣物面料及少量麻布。1号墓出土的两件如蝉翼的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两袖伸直长为190厘米,然而重量却轻得出奇,襌衣分别为48克和49克。在各种丝织物品中,考古专家首次发现衣服边缘装饰的绒圈锦,绒圈锦纹样突出于锦面,产生非常丰满华丽的立体感效果。人们以前一直认为绒圈锦织物是从唐代以后才出现的,也有人认为这种纺织技术是从国外传入的,此次考古发现,证明我们的祖先在西汉初年已发明了绒线圈锦织造技术,人是绒类织物的创始者。1号墓中出土的泥金银印花纱和印花敷彩纱也都是第一次发现,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精湛的技术水平,极大地丰富了古代纺织印染技术史料。

汉代帛画作品颇多,但大多失传,马王堆汉墓出土彩绘帛画共有10余幅,占全国帛画出土量的近一半。帛画所描绘的腾龙、仙鸟、怪兽、双蛇、巨鱼、神龟等图案栩栩如生,充满了神话色彩;人物、禽兽、云彩、器物左右对称,线条流畅,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最具典型意义的是1号墓和3号墓内覆盖在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两幅帛画构图基本相仿,画面呈“T”字形,全长2米左右,下垂的四角有飘穗,顶端系有丝带以供悬挂,是亡者出殡时引导随葬队伍行进张举的旌幡。出土的帛画色彩鲜艳,庄重典雅,旌幡画面上段绘有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天上境界;下段绘有蛟龙穿壁以及墓主出行、司阍迎候、宴飨等场面,反映了“引魂”的主题内容,是极为稀罕的艺术珍品集群。

马王堆汉墓墓主辛追夫人

历史奇迹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为研究汉初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千年女尸的科学诠释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是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尤其是1号墓内的千年女尸更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奇迹”。

这具女尸年约50岁,身高1.54米,体重34.3公斤,开棺后发现女尸被浸泡在棺内约20厘米深的无色液体中(出土后不久渐变成棕黄色)。尸体保护如此新鲜与完整,难道是2000多年前就有了化学防腐药水?经科学分析,棺内的水是通过土壤、白膏泥和木炭层而渗入墓室,经长期聚集而成的,其中虽带有少量的硫化汞的防腐物质,具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此绝非是保全尸体的根本原因。古尸被完好地保存乃是厚实的棺椁被严密封固,深埋地下的结果。

1号墓女尸经医学家临床检验: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软骨等细微结构保存完好,全身有柔软的弹性,皮肤细密而滑腻,部分关节可以转动,甚至手足上的纹路也清晰可见。但病理解剖检查却发现,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右前臂曾经骨折,在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蛲虫和血吸虫,一只胆囊先天畸形。女尸的多种病变为研究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医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经医学鉴定,死者血型为A型,生前曾生育过,由此印证史书中记载的她有两个儿子的事实。那么她是怎样亡故的呢?经分析,该女尸皮下脂肪丰满,皮肤没有褥疮,无高度衰老迹象,故应为突发急病而死。从病症推断与解剖发现,其食道、胃及肠内有甜瓜子138颗半,死亡时间应在暑天,可能是吃了生冷甜瓜后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严重心律紊乱而猝然死亡。

文章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网址: http://www.zgxxcbfzzz.cn/zonghexinwen/2022/1207/848.html



上一篇: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完成血防卫生环境
下一篇:血吸虫病防治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血吸虫的论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投稿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版面费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